一棵“小树”唤醒一片树林-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09/13

11:0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6版 教育

一棵“小树”唤醒一片树林

2024-09-13 11:07: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6版 教育

  今年9月,南京市晓庄小学文濬校区的王小树(化名)成为了一名二年级学生。开学报到时,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地欢迎小树,小树则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走向自己的座位,浑身散发着自信。

  王小树是南京义务教育学段千余名在校孤独症儿童中的一员,也是南京融合教育优质发展的实例。作为中国公办特殊教育的发源地,南京不断完善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拥有适合的发展路径。

  人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普特融合教育带来的摇动与唤醒,正在发生。

“大笨蛋”上学了

  在晓庄小学文濬校区,王小树是一个名人。去年,小树走进这所学校大门,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做好了被‘退货’的准备,没想到他能适应得这么好。”小树的妈妈徐静说。

  小树7岁的时候,同龄孩子已经要上二年级了,妈妈意识到上学的问题不能再拖了,但心里很忐忑。果然,从小学报到的第一天,“崩溃”就开始了。

  第一天,小树自己爬到2楼,找到了一(4)班的教室。但进入教室后,光是不能脱鞋这件事,他就很抓狂。早上走得匆忙,徐静忘了给自己准备午餐,学校特别关照,让她去食堂打一份成人餐,随班和小树一起吃饭。哪知道,徐静前脚走,小树又出了教室……

  第二天,坐在前排的小朋友,就开始自发地照顾小树,帮他打水;课间,看到小树靠在走廊的栏杆上,还会特意守护他。

  第三天,仅一个上午,小树已经哭闹好几次,很多问题行为一并出现了。

  第四天,到了中午,实在没办法,徐静只好带着小树骑“小电驴”回家,调整一下。

  第五天,小树终于有些适应了。当天,来自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科室主任李月月给一、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名为《我们都不一样》的启蒙课……

  这些点点滴滴,都被陪读的徐静记录了下来,发布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王小树是个大笨蛋”上。

  “上天亏欠你的,总会补偿给你。”徐静调侃自己,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30岁了每天陪着小树上幼儿园、上小学,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弥补了童年遗憾。也因为她充满爱意、事无巨细的记录,小树的账号在网上拥有了十多万粉丝。

  在徐静看来,小树可能是自闭症孩子中最“普通”的一个。不是极致聪明,也不算暴躁易怒,突出特点是运动量特别大。“其实像他这样的孩子是最不容易被重视的,既然大家注意到他了,那我多发一些小树的视频,能让多少人看到是多少吧。”

  在每个视频结尾,徐静都会带上一句“希望阿树早日回到地球”,这是她的自我鼓励,“如果这些孩子都是从星星来的,那我希望小树也可以早点回到地球上”。

班里来了特殊孩子

  班里多了个特殊的小朋友,其他孩子们会嘲笑他吗?会帮助他吗?老师会喜欢他,还是会忽视他?

  提起入学第一个月的“混乱”,班主任张永晶记忆犹新。上下课铃声、眼保健操的音乐、广播体操的音乐、早读课的集体朗读声,都令小树坐立不安,他会捂耳朵、拍桌子、咬衣服,甚至冲出教室。

  度过了“危机四伏”的适应期,小树变了不少,同学们的变化也不小。徐静提到了一件让她印象很深的小事:有一天,小树上厕所十多分钟都不出来,她猜测小树在洗手台玩水。如果她在门口喊,可以把小树喊出来,但她希望小树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而不是一直依赖她发出指令。于是,她找来了一个小男孩,让他去把小树揪出来。结果,小男孩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起初只有他发现小树玩水会把他揪出来,渐渐地,很多男孩子愿意来做这件事情。

  班主任也注意到一个男孩。这个孩子成绩不好,学习上有一些不自信。每次看到他帮助小树,张老师都会狠狠表扬他,一次两次之后,她发现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阳光、爱笑。“现在他在班上人缘特别好,运动成绩好,学习也从三四十分进步到了八十多分。”张老师说。

  同伴们对于小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有时候,小树对大人们的指令充耳不闻,却会配合同学们。比如教拼音时,语文老师一遍遍读,要求小树跟读,但小树就是不肯开口。这个时候,小朋友们一边喊他名字,一边教他发音,他就开口了。发现这个规律之后,老师们也会刻意“利用”同学,带动小树一起学。

  去年放完寒假回来,一年级下学期的王小树“存在感”明显降低。他可以长时间地听课、静坐,不吵不闹;即便听到令他焦躁的声音,他也会从过去捂着耳朵跑出去,变成捂着耳朵待在人群中;课堂上老师提问“开火车”也从不绕过小树,他虽然慢一点点,但耐心等一等就会回答,甚至偶尔还会主动举手答题……

  遇见小树的时候,张永晶已经是一名教龄8年的成熟教师了。“别看我是个大人,但我也有成长。”张老师说。过去,她对自己的孩子耐心也不多,急躁起来恨不得打她手心。当她越来越多地去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变化,了解到特殊教育的现实,无论对自己孩子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

悦纳与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约1000万,其中儿童约200万。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日益重视,各地建立起一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随班就读规模和资源不断扩大,适用对象也从肢体残障儿童扩大到了更多有着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然而,“进入”并不等于“融入”。在教育专家看来,融合教育最难的部分,就是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真正“融起来”。

  “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特殊孩子就应该去特殊学校。”徐静说,自闭症的诊断是为了让家长早重视早干预,并不是为了被区别对待。事实证明,即便是小树这样中度自闭症儿童,也能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收获友谊,感受快乐。

  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科室主任李月月说,国内外研究都表明,融合教育不仅惠及特殊儿童一方,对其他孩子成长的益处也是远超想象的。从小理解差异、懂得包容,长大以后也将拥有更大视野、更大胸怀。

  张永晶最近常常想起她教过一个小姑娘,刚入学的时候聪明伶俐,疲于奔命在各大培训机构,甚至周末也只有两小时休息。严苛的母亲总是盯着她做作业,动辄训斥,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整个人都没有了光彩。反观小树,从一个捂着耳朵逃离人群的孩子,到现在能够坐在教室中跟同龄人一起学习、成长。“每个孩子都是花,要精心养育,枯萎与绽放的奥秘都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张永晶说。

  记者调研了解到,小树与“树林”的故事并非孤例。近年来,南京抓住建设首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契机,不断完善“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市区全覆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所有街(镇)学前、小学、初中学段全覆盖,职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区域全覆盖。

  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在完善机制、师资培训、教科研引领、课程建设等方面发力,让每一个特需儿童拥有适合的发展路径,蓄势前行,拥抱未来。

  开学了,孩子们重新回到校园。走进晓庄小学文濬校区的大门,就能看见一尊陶行知先生的半身塑像,校门外,“同行”两个大字分外醒目。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蒋芳 毛俊)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小树,孩子,特殊教育,徐静,老师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