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戈壁上,他们守护一列列轰鸣而过的列车
天山脚下,绵延千余公里的钢轨将分散在广袤南疆大地上的城镇串联在一起,一列列疾驰的列车在铁路上日夜穿行,载着百姓奔赴远方。
在阿克苏站和喀什站区间,坐落着一个名为西格尔的小站,虽并不为人所熟知,却是沿线唯一一个不办理客货业务的有人值守站点。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这所小站,探访坚守在这里的铁路人。
“一道进站信号好了。”车站行车室内,值班员白雅楠正手指屏幕,履行车辆进站指令。一旁的站长魏万强告诉记者,这样一套标准流程,值班员每天要重复三十余次。
7557次列车缓缓停靠在站台,只看到几人身着工作服匆匆上下车。“我们站不办理客货运输业务,主要承担列车会让、沿线维护管理等职能。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一线职工。”魏站长介绍说,这趟列车穿行于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是新疆一趟公益性“慢火车”,因停靠站点多,票价低廉,深受沿线百姓欢迎,同时也是南疆一线铁路人的“通勤车”。
一阵忙碌后,趁着“区间空闲”(一段时间内没有列车通过的时段),记者和两人拉起了家常。谈起站名,魏站长告诉记者,当地人说西格尔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甜蜜的湖”,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车站附近的土地碱性极高,水苦,无法直接使用。
“原来吃水都要用水槽车拉,一罐水管一周,大家用水都是精打细算。”忆起过往,前后三次到西格尔站工作、累计驻站超过八年的魏站长打开了话匣子,“西格尔站投入使用25年来,这里的职工们过了十多年‘精打细算’的日子。”
参加工作四十年,奉献南疆铁路二十年的王春海即将迎来退休。回望坚守在铁道上的岁月,最令王师傅自豪的是使用一对红绿旗打手信号接送列车“零差错”。
“现在有CTC(调度集中系统)了,不需要再打手信号了。”王师傅感慨道,手信号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课,一打就是一辈子,退休时,没有比用这两把旗子挥别更合适的方式了。说罢,他便拿起已微微泛黄的一对红绿旗走上站台。
除西格尔站外,站长和他的七名同事还要负责临近的八盘磨、九道河和五间房三个无人值守车站。次日五间房站例行维护,记者一行跟随作业队伍在茫茫夜色中出发。直线距离仅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却因只能沿砂石路行驶而用了一个半小时。
“咚咚咚!”威克镐撞击道砟的声音震耳欲聋。正在协调同事们作业的喀什基础设施段西格尔综合维修车间的姚卫林告诉记者,工人师傅们手中的威克镐单支就重达70斤,一干就是三个小时。“有的师傅还要拿着电子道尺和弦绳不时趴在铁轨上进行校准。”他接着说,寒冬腊月里的钢轨有多冰、盛夏时节下的钢轨有多烫,他们都用胸膛感受过。
太阳缓缓升起时才看清,师傅们的脸上已沾满油污,工作服上已布满灰尘。
返回西格尔站,记者踏上站台,适逢当日的“慢火车”进站。车窗内的喧嚣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坚守在这一刻具象......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皓 靳博文 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