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s.cn/mrdx/2020new/images/logo.png)
半个世纪的坚守
2月6日,乙巳蛇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新春第一会”,并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实干担当的新春倡议。
“世芳,世芳,帮俺看看这个药应该怎么吃?”江苏徐州铜山区马坡镇双楼自然村,73岁的李桂英拿着一盒药走进邻居张世芳家。74岁的张世芳缓缓起身,接过药盒,详细询问了李桂英的病情,仔细交代了用法用量。
张世芳在双楼村卫生室做了一辈子的村医,全村人的健康,她牵挂了一辈子。退休后,她一直为村民们义务问诊,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她。春节期间天气转凉,感冒的村民明显增多,张世芳也比平时忙碌不少。
今天来的李桂英有基础病,“你既然来了,我顺便给你量量血压。”张世芳说。
前段时间,张世芳不慎摔伤胯骨,接受了手术。尽管行动不太方便,她还是回屋取来听诊器和血压计。“为我们服务这么多年,我们村里人都非常信任她,就像自己家人。有什么不舒服、用药上有疑问,第一时间就想先找她问问。”李桂英告诉记者。
1970年,初中学历的张世芳被双楼大队(如今的双楼自然村)挑中,成为卫生室村医的人选。同时,马坡人民公社卫生院也找到她,希望她能接受培训,到卫生院化验科工作。
“卫生院每个月能开23元的工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用像村医那样‘巡回医疗’,但村里太缺医生了。”19岁的张世芳决定:留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
三间瓦屋,一名同事,张世芳就这样开始守护村民们的健康,这一守,就是42年。
刚开始,张世芳在卫校接受了两年的培训,还参加了铜山首届乡医培训班。村医工作非常辛苦,她是培训班里唯一的女性,但她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觉得能救死扶伤很了不起!我们从早到晚上课,我还利用夜里休息时间背书,考试成绩好得远近闻名,大家都知道有我这样一位女村医。”
当时,双楼村有大约130户村民,面积大且分布较散,守护他们的健康,远不止书本上那么简单。张世芳和同事白天背着药包“巡回医疗”,挨家挨户上门提供服务,晚上休息时经常接到村民求助。村民一喊,张世芳就背上包到村民家去。
没有手电和路灯的年代,摸黑走十几公里去看诊是常事。有一次,一位七八十岁的村民高烧不退,张世芳在村民身边守了一夜。“当时我没有手表,都没意识到守了多久。看到天亮了,我就背起药包,接着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张世芳说。
双楼村村民主要以务农为生,每年夏种秋收的农忙时节,不少村民会因务农受伤,张世芳也格外忙碌。“不仅要‘巡回医疗’,还要‘下地医疗’,我和同事就在地里,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不仅风吹日晒,走的路也比平时多多了。”
村医太忙了。三十多岁时,张世芳有了一双儿女,但照顾孩子的任务主要由她的爱人赵瑶勋完成。“孩子和我的感情比较淡,有什么事都是找他爸爸。有一回我去了趟外地,回来时叫孩子,都没有理我。”张世芳说,“那时也来不及难过,吃完饭就赶紧去卫生室工作了。好在爱人很理解我,不仅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夜里去看诊时也会陪着我。”
2010年,张世芳退休了,但因村里需要,她又被返聘了2年,直到2012年才离开岗位。42年间,张世芳的同事换了一名又一名,不少被调去了镇里,她始终不为所动,也从不叫苦。她的命运,早已和乡亲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村医,在邻近的丁集村卫生室工作。但基层医疗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受益于徐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马坡镇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如今,各村卫生室设施更加完善,经常有镇卫生院的医生坐诊,还开展慢性病患者养护、村民健康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家门口”的医疗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采访结束时,又有村民来找张世芳询问感冒如何用药。担心村民遗忘,张世芳找来纸笔,把用法用量写了下来,并叮嘱邻居有需要随时给她打电话。当记者问她是否担心被传染,张世芳笑着说:“医生怎么能因担心被传染而拒诊呢?从医这么多年,接触过这么多患者,我从来没有怕过。”
有着三十余年党龄的张世芳,服务群众早已不止义务问诊。现在,她是党员中心户,还是镇人大代表,承担着政策宣讲、传递民意的工作,经常去关心子女外出务工的空巢老人。
“相处这么多年,村民们已经像我自己的家人一样了。”张世芳说,“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会一直服务下去。”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