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五化”之路,“碳”寻新动能
周斌代表:为推动全国零碳园区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引发广泛关注。江苏盐城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凭借丰富的清洁能源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力求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探路者”。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盐城正以‘五化’路径建设零碳园区,通过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智慧管理化和认证国际化,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广袤的沿海风电场,巨大的白色风机叶片迎风旋转,将澎湃的风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在光伏基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铺展如海,源源不断地吸收太阳能量……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周斌介绍,2024年,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675万千瓦,年发绿电312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这些丰富的绿电资源,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零碳园区的核心逻辑就是绿电高比例就地消纳。”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唐华解释,为此,盐城创新性地在园区内改造国网变电站,打造“绿电专线”,并配套建设储能电站,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绿电利用率。
截至目前,大丰港110千伏锦城变电站、射阳港110千伏临港变电站、滨海港110千伏工业变电站等多处变电站已成功改造,实现可溯源绿电接入。
在盐城,零碳园区的建设基于各地特色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主打“绿电+新型电力系统”,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探索“绿电+氢能”,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则瞄准“绿电+冷能”。
“三家园区在相同赛道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周斌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三家园区共同遵循着“五化”路径,这不仅让盐城在绿色低碳的赛道上一路生花,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总投资82.5亿元的岚泽绿色甲醇航煤项目、总投资60.5亿元的吉电绿氢一体化项目,都是奔着绿电而来。“生产过程中,我们全程使用绿电和绿色蒸汽,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品牌竞争力。”江苏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晓强说。
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远景能源、中车时代、亨通海缆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并基于绿电优势,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我们有信心将其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开发区海洋新能源(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克宁表示。
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盐城的零碳园区建设也开启了新征程,一大批重大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下线;全国首座LNG冷能交换中心在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成;天合光能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工厂成为光伏行业首家获得TüV莱茵“双零”工厂认证的企业……
今年以来,盐城国投清能万帮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江苏洁源储能锂电池制造项目相继开工,目前全市已有10个储能电站项目投运,在绿电资源充沛的盐城,这些“大型充电宝”削峰填谷,进一步夯实零碳园区建设基础。
对于零碳园区下一步发展,周斌充满信心地表示,将加快推进步伐,积极探索不同模式下的“绿电+”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大力招引绿电需求型内外资项目,推动沿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转化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标准,积极布局海上零碳“能源岛”建设,不断丰富零碳应用场景,努力取得更多引领性成果,为推动全国零碳园区建设贡献盐城力量。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