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书成为摆设,让书在阅读中活起来吧!”-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4/23

13:4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焦点

“别让书成为摆设,让书在阅读中活起来吧!”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专访作家迟子建

2025-04-23 13:41: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焦点

  ▲这是位于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松光里创意书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建威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有过好时光。那森林中的野草可曾记得,我曾抚过你脸上的露珠。啊。当我抚弄你脸上露珠的时候,好时光已悄悄溜走。”

——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

  黑龙江女作家迟子建的文字,充满着黑土地的醇厚与深情,她细腻笔触下的苍茫林海、风霜雨雪、民族风情、土地庄稼……令读者不禁受到触动与感动,也因此让人想到:阅读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是时光与时光的重叠。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作家迟子建接受了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张玥工作室”的专访。这位以生动文字雕刻时光的作家,分享了她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哲学,如老朋友围炉夜话般,讲述文字如何照亮故乡,如何让冻土带上的野蔷薇在纸上永不凋零,以及在喧嚣时代守护阅读的意义。

“如果说哪些书影响了我的成长,我愿意说是大自然这部天然大书”

  记者:您的家乡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那里的极寒与孤寂反而让您的文字充满温度,充满“北方美学”“生命韧性”。这是否与阅读的经历有关?哪些书塑造了您看待世界的方式?

  迟子建:如果说哪些书影响了我的成长,我愿意说是大自然这部天然大书,滋养了我的文学,教会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在对自然与情感的表达上,绚丽篇章实在太多了。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哪个不是阅读大自然风霜雨雪的高手?在我眼里,林中的落叶就是书页,流水声就是翻书声。能阅读好大自然,我们打开书籍时,眼界就会不一样。这种无形的书还有一部,那就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故事,它照亮了我童年的黑夜。当然,有形的书,那浩如烟海的宝藏书籍,带我认识了一个更博大更丰富更栩栩如生的世界,没有它们的陪伴,生活就少了光彩,所以书库是智慧灵魂留给人类的永不亏空的金库。

  记者:故乡,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您在作品中写过太多关于故乡的片段。尤其是大兴安岭、雪原、云海、村落……这些自然景观是否构成您心中“故乡”的骨骼?您希望唤起读者怎样的共鸣?

  迟子建:我1984年在故乡创作《北极村童话》时,恰好是在大兴安岭师专毕业前夕。每天晚自习后,在教室的课桌上,您谈到的这些意象,是不由自主地从笔尖流淌到稿纸上的。我也不知道这是否是小说的元素,只是这样的风景和这样风景中的人,撞击着心灵,潮涌一般,不吐不快,而它们很自然成了我小说构成的一部分,可以说也是我作品的血肉吧。如果读者拿起我的书,被作品的气息所感染,能够遥想一下这个中国最北的地方,来一场心灵的旅行,我也很知足了。

  记者:如果把家乡漠河比作一本书,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您建议读者如何打开它?

  迟子建:如果一定要把一个地方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漠河一定是旅人最爱的口袋书,携带方便,清新可人,在任何季节打开,都会有惊喜。春天的烂漫山花与鲜嫩的开江鱼,夏日浓烈的火烧云与醉人的浆果,秋天的五花山与野生菌,冬日的苍茫雪原与灶上冒着热气泡的炖菜,哪一季不是动人的呢!

“世界前所未有的喧嚣,读书也许是静音器,能给人带来片刻安宁”

  记者:描述一下您的书房吧,为什么这样布置?对您而言,书房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迟子建:我搬过三次家,最早的书架买的成品,立式柜,镶玻璃的。后来有了新居,我就从老家运来一卡车樟子松板材,请了个老木匠,给我打书架和桌椅。书架是我设计的,开放式的,整齐划一的小方格。还记得那个老木匠问我,你是不是收藏古董的?其实他说得也没错,书籍堪比古董,实乃无价之宝。在这样的书房,能闻到浓郁的松香气,因为板材含有松脂。松脂是活物,它们会在板材中无声流动,所以你常常会发现书架的木花纹有了奇妙变化。因为打制的书架不可移动,所以搬家最令我痛心的是,不能把旧居的书架移来。但我把当年做的茶桌搬来,所以目前的书房依然有隐隐的松香气。书香和松香,是一个读书人的好享受吧。

  记者:能否和网友分享您正在读的书?可以透露一下您的阅读方式吗?

  迟子建:我读的都是纸质书。世界读书日与莎士比亚的诞辰日相关,刚好我不久前读了《仲夏夜之梦》,朱生豪的译笔实在是太美了,他短暂的生命似乎是专为莎士比亚而生的。当你读到这样的句子“白头的寒霜倾倒在红颜的蔷薇的怀里”“看那些船帆因狂荡的风而怀孕,一个个凸起了肚皮”,写季节更迭和海浪鼓动船帆,多么传神和形象!所以,在世界读书日,我们特别要致敬这些了不起的翻译家们。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打开多门类的艺术天窗,莎士比亚的这部喜剧,除了绘画的表达,最著名的要数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婚礼进行曲》就是其中的片段。前段时间还读了许倬云的书。刚看完的一本旧书《曹廷杰与永宁寺碑》,也很触动我。我读书比较认真,有时会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一两句感悟,还会标记个别错别字,印刷的错误等。若是朋友们的书,我会短信告诉哪一页的哪个字,请校对再看一下,如果错了,再版时能及时更正。当然我自己新出版的书,我也会再读一遍,也能发现一两处错误,可以及时与编辑沟通。

  记者: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如何向年轻人发起“开卷”的邀请?

  迟子建:世界前所未有的喧嚣,读书也许是静音器,能给人带来片刻安宁。别让书成为摆设,让书在阅读中活起来吧。但现实也是,年轻人所承受的种种压力,远远高于我这一代人,所以也不苛求他们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去读书,读书也需要心境的。而且就像我前面说的,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看月升日落,听流水和风声,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呢。当阅读是自然的需求,而不是规定的功课,书才能读得进去,营养也才会吸收得好。现在年轻人偏爱数字化阅读,那么也可以在浏览手机的间隙,尝试看上几页书,哪怕是碎片化阅读,也是可贵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朵火花会在瞬间擦亮,给你启迪和照耀。

  “试想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如果缺了中央书店,仅仅是商服,是不是少了一种内涵?”

  记者:快节奏的生活和数字时代的到来让当代人抱怨“没时间读书”,实体书店和纸质出版物也受到巨大冲击。在您看来,书店对于一座城市,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纸质出版物如何应对数字浪潮的冲击?

  迟子建:现在大部分人都选择网上购书,低价格、快物流,永不打烊,让网上书店备受青睐。同习惯纸质阅读一样,我依然保持着去实体书店购书的习惯。试想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如果缺了中央书店,仅仅是商服,是不是少了一种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实体书店受到的冲击太大了,生存堪忧,究其原因,与我们的新书缺乏价格保护不无关系。现在新书一出版即被迫加入打折行列,这比较伤害原创。我们不妨借鉴法国的经验,新书在发行6个月内不得打折,线上线下购买图书的价格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法国的几千家实体书店遍布城区,也成为它独特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建立健康合理的价格体系,线上线下一致,实体书店就会获得新生,我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就会不期然与书店相遇,从而走进灵魂的驿站,知识的加油站。

  记者:我们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您走在家乡的呼玛河边,手中拿着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好时光悄悄溜走》自拍的短视频,您说“这是今年过年带给家人的礼物”,相信让很多人感到很惊喜。在新媒体时代,作家如何使自己的作品与读者更密切地互动?

  迟子建:这本散文集出版,刚好是春节前夕,所以我带着它回到大兴安岭,作为给家人的年礼。新书出版时,出版社希望我录一小段视频回馈读者,但我那时完全没有感觉,这个事情就搁置了。在故乡过年的那段日子,每天太阳落山前,我都要去河畔的雪地散步。其中有一段河面,经冬不冻,非常神奇。能够在零下30摄氏度的故乡听到流水声,真是岁月最美的声音!我特别想和读者分享这种美好,于是约家人一起去河畔,请他们帮我录一小段视频。可是他们录时,我似乎不在状态,于是自拍了一小段,让我的读者看看我成长的环境,感受北国山河的壮美,据说这条不足一分钟的小视频传播量还不错。

  记者:我们关注到近年来黑龙江推出不少倡导全民阅读的项目,比如《文学里的黑龙江》《一起读书吧》《放下手机读会儿书》,在新媒体平台有很好的传播,您觉得新媒体对于唤起传统阅读的兴趣起到怎样的作用?

  迟子建:《一起读书吧》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大型读书类节目,网络触达量极高,广受好评。这是一档走出演播室,让书贴近大众的读书推广节目,很接地气。像我们省的著名作家阿成、全勇先、黑鹤都参加过这个节目。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和徐则臣,也是这档节目的座上宾。当然,更多的嘉宾是各行各业的读者,他们也是读书的主体。而《文学里的黑龙江》,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广电与我们作协联合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想通过那些黑龙江的经典文学作品,用镜头语言呈现这些作家笔下的魅力龙江。首集聚焦的是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正在制作中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接下来还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乌·白辛的《赫哲人的婚礼》、陈玙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郭小川的《林区三唱》等。

  《一起读书吧》和《文学里的黑龙江》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不错,比如说萧红那集,25分钟的节目,以多个短视频形式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短视频就像一篇文章的“魂”,用魂抓住读者,才能留住读者。

“世界很大,生命有限,你想走遍世界,你想领略真正的灿烂,那么一起读书吧”

  记者:您如何看待作家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责任?

  迟子建:作家是著书人,同时也应该是书籍推广人。每年黑龙江作协召开全委会,我总要跟作家朋友们交流读书感受。世界很大,生命有限,你想走遍世界,你想领略真正的灿烂,那么一起读书吧。

  记者:作为黑龙江省作协主席,您推荐哪些方式“打开”黑龙江?

  迟子建:打开黑龙江这本书,请先在地图上看看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吧,这个怀抱着祖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拥有着怎样壮阔的森林、江河、原野和湖泊。人的一生怎能不看一场壮丽的日出?那么就来祖国最东的抚远,感受第一缕阳光的照耀吧。人的一生谁没有迷茫时分?那么就来我的故乡漠河找北吧。

  记者:随着黑龙江文旅的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黑龙江,走进黑龙江。助力东北振兴、黑龙江文旅发展,您觉得作协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迟子建:黑龙江作协近年来举办了黑龙江冰雪文学周和龙江之夏文学周,这两个文学周与各市地作协联动,产生了一批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作家也有各自的精神领地,我们还是鼓励作家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创作,因为只要是龙江作家的作品,就会沾染这里山川草木的气息。能透过作家的文字,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黑龙江,这当然是所有龙江文学工作者的愿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玥 张启明)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书店,黑龙江,读书,子建,世界,作家,文学,读者,故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