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F警告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
发布报告称关税政策或导致全球公共债务进一步恶化
新华社华盛顿4月22日电(记者熊茂伶 谢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说,由于金融状况趋紧,以及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IMF评估认为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当天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的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增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下调。当前形势呈现出基准水平下移与下行风险扩大的双重特征。
报告认为,金融体系存在三个脆弱性因素。第一,资本市场集中度持续攀升。例如,美国股市占全球股市的比重从20年前的30%升至近55%。尽管近期美股遭遇抛售,但部分资产估值仍处于高位。在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可能进一步调整,需保持高度警惕。
第二,自2008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储蓄资金投资,其与银行体系的关联也持续加深。若市场进一步抛售,可能导致部分金融机构承压,随之而来的去杠杆化进程或将加剧市场动荡。
第三,主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核心政府债券市场可能出现较高波动性,尤其是在高债务水平国家。
IMF当天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当天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正在恶化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随着市场对增长前景恶化和不确定性上升作出负面反应,金融环境可能进一步收紧。尽管银行业整体资本状况依然稳健,但金融市场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新华社华盛顿4月23日电(记者熊茂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3日发布最新一期《财政监测报告》说,如果由于关税上升和增长前景疲弱,财政收入和经济产出的下降幅度超出当前预测,全球公共债务恐将进一步恶化。
报告说,美国近期接连出台的关税措施及其他国家的反制行动已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增长前景趋弱、风险攀升。许多国家债务水平持续走高,公共财政已捉襟见肘。
报告说,IMF预测今年全球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突破95%,上升2.8个百分点。到2030年前夕,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恐逼近100%,甚至超过疫情期间峰值。在极端不利情景下,到2027年,全球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可能达到117%,这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说,地缘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可能导致财政支出(尤其是国防开支)扩大,推高公共债务风险。同时,受贸易冲击影响较大的群体对财政援助的需求激增,也将进一步加大支出压力。
报告指出,美国金融环境趋紧且波动加剧,或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外溢效应,推高其融资成本。这将显著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导致价格下行且波动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