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轻干部遇上“AI伯乐”
杭州余杭区人才选育管用的数字化探索
“您好,我是AI考官Doris,欢迎参加学员招收AI面谈环节。”近日,在杭州市余杭区“青蓝学院”的智能面谈室里,“95后”副科级干部文继鑫正在回答智能机器人考官的提问。AI测评系统通过分析应答者的语言逻辑、决策路径等信息,快速生成了个人能力图谱。
据了解,余杭区已将AI技术应用于年轻干部测评考核、培训培养、选拔使用等全流程体系。该系统将干部性格特征“三维”画像划分为D(目标驱动)、I(感染力强)、S(亲和共情)、C(严谨专业)四类,可精准匹配对应的招商攻坚、群众服务等岗位需求。目前,该区已为225名年轻干部“画像”,并招收100名干部进入“青蓝学院”,选派10名干部到重大产业平台参与招商工作,分赛道进行精准培养。
“传统结构化面试像是应试,AI测评则更接近真实互动。”余杭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为体现选拔公平性,系统还会对敲击键盘、屏幕切换等面试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
AI技术不仅被用于测评选拔环节,还在年轻干部培训培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31名余杭区选调生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团队对抗赛,各组要在一小时内协作完成穿插各类突发情况的航海任务。“我们将年轻干部所需的七种能力转化为量化模型,综合个人测试情况和团队赛中的具体表现,每位选调生的‘胜任力图谱’就很清晰了。”余杭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为构建“能力测评-靶向施训-反馈验证-科学使用”AI赋能年轻干部成长的闭环,余杭区还开发了多种“AI陪练”实训场景,帮助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青蓝学院的“AI伯乐”到选调生的“智能教练”,余杭区用技术重构人才成长生态的同时,也在逐步探索覆盖选育管用的全链条数字组织工作生态。
“叮!您领办的项目‘噪声污染专项治理暨宁静小区创建项目’已通过审核,评级结果为‘A’。”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年轻干部杨博琛的“浙政钉”App弹出一则消息。这样的智能闭环管理,源于余杭打造的年轻干部“一诺一责一争先”数字孪生档案。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打通政务数据流,对各层次960余名年轻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测评,并由所在单位每双月进行评级。通过该系统内的“年轻干部驾驶舱”,可以对干部“赛马”积分,同时亮“红黄”牌等。这些数据不仅是年轻干部的成长记录,也成为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梓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