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寻觅远古“人间烟火”-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5/18

20:4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文化

在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寻觅远古“人间烟火”

2025-05-18 20:42: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文化

  圆口窄颈阔肚,两个酷似酒壶的容器,中部相通——在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一件双联陶罐引人注目。讲解员李洁称,从形制看,这件陶器应该是件盛水器具,中间为何相通还不得而知。

  “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之一,大量陶器无法确定其准确用途,但参观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李洁说,有参观者就将其与当下短视频平台较火的“兄弟同心杯”对比,戏称数千年前也有“兄弟同饮”。“我们看它腹部相通,或许是最早期氏族部落之间以求和平的祭祀器。”李洁说。

  临近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海东市的柳湾彩陶博物馆。这座外形酷似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建筑静静矗立,馆内集中展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湾遗址出土的文物。

  据柳湾彩陶博物馆副馆长俞长海介绍,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考古学家在这里先后共发掘1730座远古墓葬,出土文物4万余件,其中彩陶接近2万件,文物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

  文物总勾起现代观看者的想象。除了这件双联陶罐,一件名为“高足镂空素陶豆”的陶器也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陶器上方形似盘子,下方像烧火的炉子,极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火锅”或“烤肉盘”。穿越千年,围炉夜饮的场景瞬间浮现。

  对此,李洁称,很多参观者都有这样的猜想,但因为这两件出土陶器底部没有火烧痕迹,因此也不能准确推断出陶器的用途。

  坛坛罐罐中还能看到古人的节俭。一件形似圆盆的陶器,古人沿着裂纹两侧打下圆孔。李洁说,从这件陶器推测,四千年前的先民,不仅会制陶,还掌握了“钻孔修复”技术。他们用绳子或其他东西穿过两个小孔,将裂开的陶器固定住。“由此看得出,古人也很节俭。”

  跨越千年,近2万件彩陶也留下了时间密码。据介绍,彩陶上的纹饰可以说是最早的“年轮”——远古先民用矿物颜料绘制神纹,这些彩陶上的每一道笔触,都在与天地对话。随着时间推移,陶器整体逐渐出现纹饰简化的特点,这反映出彩陶逐渐走下神坛,成为先民的生活用具。

  此外,陶器的“下沉”历程也说明这点——瓶颈变短、纹饰变粗,因为这些陶罐要装的不再是神酒,而是粟米、腌菜和凡人炊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数千年前形制各异的陶器中,多数至今无法准确判断其用途,然而作为凝固时间的一种文化空间,这就是博物馆的独特韵味,留给参观者无尽猜想。

(记者汪伟 齐芷玥)

新华社西宁5月17日电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陶器,彩陶,博物馆,柳湾,参观者,李洁,时间,文物,一件,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