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争气台”这样托举中国梦-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7/02

10:2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智见

六十年,“争气台”这样托举中国梦

2025-07-02 10:21: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智见

  新华社成都7月1日电(记者刘祯)四川江油龙门山脉深处,松花岭一隅,坐落着几台高低错落的大型试验设备。有着“亚洲第一台”字样的石刻矗立在旁,静静诉说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

  这是我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简称“高空台”)的诞生地。高空台,是在地面模拟航空发动机在空中飞行时的高度、速度和进气畸变条件的试车台,是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大型试验设施之一。每一款新型航空发动机正式列装交付前,都需要经过高空台的试验,以确保其安全可靠为飞机提供动力保障。

  “它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已完成近百型现役和在研发动机的鉴定和科研试验,是我们心中的‘争气台’。”近日,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国企开放日”上,中国航发涡轮院专职总师刘志友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1965年,老一辈航发人带着国家期望和民族使命,从天南海北汇聚四川,在一片荒芜之地“边建设、边研究”,不分白天黑夜,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在这片“蜀道难”之地开创“上青天”的事业。

  “要抓紧空气动力中心和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设,如再迟迟不动,将来势必造成大的被动。”在高空台博物馆,每次看到聂荣臻元帅的号令,中国航发涡轮院职工邓小勇都感慨万千。

  “当年参与高空台建设的父亲告诉我,那时条件艰苦,大家喝的是平通河的水、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地瓜藤,夏天炎热如火、冬天寒风刺骨,拿一镐一锹开辟了这块处女地。”邓小勇说。

  零起点、零基础、零经验。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下,经过30年艰苦奋斗,1995年,高空台终于建成投用,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五个、亚洲第一个拥有这一大型试验设施的国家。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承载新中国的使命与梦想。高空台对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实的“争气台”。

  “百折不挠、为国铸剑,是航发人的精神底色,60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刘志友说。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位于松花岭的试验基地损毁严重,科研生产被迫中断。航发人快速响应,1个月后就实现地面台的有限恢复。党中央作出异地重建的部署安排后,他们又建设新址,短短几年就建成可满足多类型发动机试验的新基地。

  基地易址,精神永传。如今,来到龙门山脉向南60公里的绵阳城郊,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高耸的试验厂房,硬件能力与试验水平均达世界一流。

  “老基地在新园区实现新生,年轻一代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快速成长。”中国航发涡轮院整机试验研究部“85后”主试验员侯鑫正说。

  侯鑫正所在的团队中,“85后”成员占了近七成。今年4月,该团队在老专家的指导下,连续奋战了15天,在新基地实现一型发动机关键试验的一次成功。

  “大国重器”何以铸就?中国梦何以实现?

  “靠的就是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接续攻坚,凭的正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忘我奉献!”

  听到这支年轻团队的回答,记者的眼前又浮现出“争气台”的模样。未来,它将继续托举中国梦,飞向辽阔蓝天!

  十六条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加速跑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徐鹏航 彭韵佳)一粒创新药,从实验室到病床前,正在加速跑——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累计纳入149种创新药;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药品中,超30%为当年获批新药;约80%创新药上市后两年内能纳入医保……

  7月1日,我国再次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政策“及时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六条举措将为创新药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支持研发,鼓励医药企业“真创新”——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热潮涌现。2024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从治疗组织细胞肿瘤的芦沃美替尼片,到国产减重药玛仕度肽注射液……今年仅上半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就已接近40种。

  但同时,一些领域创新药存在同质化、临床价值不够突出等问题。

  对此,新措施亮出妙招:用医保数据为新药研发“导航”。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数据归集和分析,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医保数据服务。

  “这有助于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理确定研发方向、布局研发管线,走差异化创新之路。”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说。

  此外,聚焦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措施明确将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让创新药研发有的放矢。

  多元支付,让更多老百姓用得起——

  创新药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措施特别指出,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等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推动企业和个人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支持困难群众使用创新药。

  截至2025年5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这一强劲的支付支撑,既为百姓看病用药提供有力保障,又为创新药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也快速增长,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73亿元,同比增长8.2%,基本接近居民医保总体筹资水平。

  但与居民医保超过95%的资金使用率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率上仍有开发空间。这也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创新药提供了新方案。

  “我们将以建立商保创新药目录为切入点,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能力上与基本医保进一步衔接和协同,做好保障合力。”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说。

  加速进院,让老百姓用得上——

  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事关患者的用药可及性。措施要求,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

  “我们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需要,对药品配备进行完善。”王国栋说,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医保支付DRG/DIP改革。王国栋说:“对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的病例,不适合按病种标准支付的,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

  据介绍,在服务国内的同时,中国创新药也在不断走出去。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超500亿美元。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王小宁说,我们创新建立了跨境购药便捷服务通道,接下来还将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搭建创新药交易平台。

  创新药,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多方合力,正让医药发展更契合百姓需求,让健康中国更有科技底气。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创新,医保,试验,国家,高空,发动机,研发,支持,药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