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希望的平湖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邬焕庆 唐弢 李平)“平而不凡,湖海一城”。
当浩渺的长江东流至太湖之滨,收敛起磅礴之势,勾勒出杭嘉湖平原,一座被山海环绕的江南小城——浙江平湖,在此孕育而生。数千年的文明如涓涓细流,赋予了这片土地鱼米水乡的温婉;而倚湖而生,逐海而居的平湖人,骨子里又自带“逐浪”的基因。
当科技浪潮扑面而来,在这片希望的平湖上,创新之“舟”正破浪前行。从未来产业的擘画,到传统产业的“翻新”,平湖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踩着浪尖起舞”,以持续的“向新力”澎湃产业发展新动能。
智能计算,平湖经济“新引擎”
“嗨!我是DeepSeek,我可以帮你搜索、答疑、写作……”如今,用AI答疑解惑已经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这一“智能魔法”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在大规模算力中的复杂计算。
2024年,一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年轻科学家在平湖成立是石科技(平湖)有限公司,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超智融合计算平台,为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大模型公司提供可靠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和并行优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与多家芯片公司合作,完成DeepSeek等基础大模型在国产加速卡上的适配和调优,使其能够轻松支持在智能交互、数据分析预测等各类复杂的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拓展了算力服务的应用边界。”是石科技董事长闫博文说,短短一年时间,公司的营收已经突破了1.5亿元。
是石科技的崛起,正是平湖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具象化”缩影。
“从初次对接到项目落地,用时不到4个月,我们只来了平湖3次。”闫博文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平湖“安家”,正是看中其“产业土壤”与“政策东风”的双重优势,可以实现区域资源互补与效率最大化。
早在2020年,浙江重点百亿数字经济项目之一的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就落户平湖。自此,平湖在人工智能领域迅速织出一张“数据网”。到2024年,依托润泽信息港,平湖已加速集聚一批算力硬件、应用企业,培育出算力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
“预计2028年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万卡集群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港项目投资方——浙江泽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鸣君说。
智能计算聚焦未来,更为当下产业发展赋能。
在“之江创客”2024全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中,来自平湖的浙江九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全球商贸行业AI大模型及数据应用”项目,荣获全球总决赛三等奖。“目前,我们正在为平湖当地箱包等产业打造智能营销、产能协同的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九鑫科技创始人黄念念说。
产业发展绝非在朝夕之间,在向新而行的路上,平湖连续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及算力产业集聚的专项政策,谋定而动。
“一方面,平湖搭建了人工智能产研合作平台,解决服务商在产品开发及产业端应用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积极打造产业人才学院,成立产才学院企业联盟,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人才引进与培养。”平湖市经信局局长程传保说。
如今,平湖市算力产业集群已经入选了浙江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今年1至4月,平湖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实现营收38.56亿元,同比增长134.2%。依托极具辨识度的未来产业,平湖正在探索向更高能级跃迁的城市之道。
再访新仓,鱼米之乡“新农事”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平湖自古物产丰富,旧志就有“湖邑为海疆沃壤,陆资稻麦,水饶鱼盐,足称盛矣”的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更是成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改革发展的高地。
土地改革后,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单家独户地发展生产,仍是困难重重。为此,在1955年,平湖新仓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结合合同,以解决农民缺生产资料、缺资金购买农资、缺产品销售渠道等问题。这一经验,后被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在我国合作经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农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走过70年,与时俱进的“新仓经验”不断在平湖大地上书写新的发展故事。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平湖牢记嘱托、扎实推进上述举措,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不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008年,我们将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在浙江省率先成立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为基础的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平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陆婷说,截至2024年,平湖7家产业农合联联结会员197家,为农民开展“耕、种、管、收、销”社会化服务2亿元以上。
除了农合联的面上带动,平湖市近年来还大力培优育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平湖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农业龙头企业54家,联结生产基地20.4万亩,辐射带动农民6.89万户。”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建军说。
如今,依托制度优势,平湖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充分地流动起来,一座座规模庞大的农业现代产业园拔地而起,鱼米之乡的“新农事”欣欣向荣。
记者再访新仓,镇上建起了共富蔬菜岛,在占地5亩的玻璃连栋大棚里,“00后”新农人徐雨欣一个人管着36种辣椒。棚里配置了传感器和鼓风机、湿帘等控温控湿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同步上传至手机,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综合了解线椒、泡椒、美人指椒等不同辣椒的生长情况。
在蔬菜岛的“胶囊实验室”里,同为“00后”的策划运营师陆文远正带领十几名城里来的年轻人开展“‘椒能觉醒’未来农场大探险”剧本杀活动。打造村咖景点、创新辣椒IP品牌、开发农特产品游戏小程序……陆文远每天都在挖掘现代农业“新玩法”,用年轻人的方式重新定义乡村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平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997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4.1%。从“新仓经验”到“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改革,平湖的“三农”之道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带动农民不停“奔富”。
公主新衣,传统经济“新业态”
北欧的风情小镇、神秘的森林花园、有趣的海岛巨船……走进位于平湖的伊佳林开心梦工场,就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遨游在星海之间。
梦工场由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打造,这家专注于游戏装领域20多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平湖文化和时尚产业的“领跑者”。特别是近年来,依爱夫将56个民族服饰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融入服装设计,所开发的“中国公主”创意童装更是惊艳业界。
“市场定位与品牌价值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我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利润空间。”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维佳说,“因此,我们开始组建设计研发团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跨越。公司现在每年能推出1000多款新产品。”
通过与国际IP合作和培育自主品牌,依爱夫的游戏服饰如今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突破800万件。“目前,我们不断强化海外供应链能力,已开始筹划在美国、德国建立海外仓,为买家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不断夯实‘文化出海’的新模式。”汪维佳说。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依爱夫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平湖传统产业转型的一面“镜子”。
从OEM(代工生产)到ODM(原创设计制造),如今平湖在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链条上的角色,正发生显著变化。
20世纪80年代,平湖凭借区位优势兴起第一批服装、箱包加工厂,此后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加工订单接到手软。直至近些年,受贸易环境、用工成本、原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加工订单很不稳定。
苦等订单没有出路,必须主动求变。鼓起“变”的勇气,拿出“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平湖大量企业开始在门槛更高的细分行业寻找机会,尤其是向ODM进军。
依托POP全球时尚趋势数据库,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算法,根据设计师输入的关键词,瞬间生成数千款原创设计稿,并将传统设计周期从7天缩短至4小时……这是记者在平湖市“POP趋势·AI智绘”款式创新中心看到的新场景。
“设计原是平湖羽绒服的短板,我们通过搭建‘趋势发布—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的全链条服务平台,让企业拥有国际视野和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小单快反生产。”POP设界浙江大区总经理陈海洪说,在前不久天津举行的时装周上,50余款融合传统刺绣与现代剪裁的新品羽绒服,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箱包行业的标杆企业——平湖新秀集团,近年来在箱包生产上不断推陈出新,陆续生产出可扩容20%的“快开行李箱”,可一键显示箱子重量的“智能称重箱”,可抗污防水小巧便携的方块造型轻旅箱等创新产品,一举站稳了中高端市场。
“金平湖,再出发。”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表示,从深耕传统到布局未来,平湖始终坚持改革破题,创新赋能,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变中求进中找到发展新空间、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