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艺术传美德 文化惠基层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蒋芳)“梁阿姨,一声承诺从头起,理发工具手中提,兴冲冲来到敬老院,见到老人如见亲人面……”苏州评弹《一生承诺 从头开始》以悠扬曲调,娓娓道来“归庄阿姨”梁雪芳的感人故事。近日,“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巡演走进太仓,刚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的梁雪芳也登上了舞台,令台下观众动容。
在太仓沙溪镇的归庄,说起梁雪芳,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从1999年起,她坚持每月为敬老院老人免费理发,一干就是26年,并且从一个人发展成一支180多人的“归庄阿姨”志愿服务队。
打破“专业演员演绎”的传统模式,通过邀请部分典型人物或其亲友参与舞台呈现,让“真人讲真事”与“高水平艺术”产生共鸣……2022年8月以来,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巡演活动,以“轻量化、重本真”的创作理念,将先进典型的人生切片熔铸为舞台艺术,焕发打动人心的力量。
巡演来到镇江,80多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走上舞台深情地说:“看了节目我很感动,虽然我80多岁了,还会继续奋斗下去,继续为农民服务!”台下观众起立,鼓掌致敬;在张家港,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殷志兰来到现场,孩子们团团围住殷奶奶;当帮助困难村民的全国道德模范、电力工人周维忠来到工人们中间,人们泪洒现场。
不断涌现的典型模范,不断为巡演充实着鲜活素材。今年6月底,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刚落幕,李庆国、盖钧镒、严慧、李庾南等人的美德故事就送到了基层。以“心佑工程”发起人、救治2300多名先心病患儿的心外科专家李庆国为原型创排情景剧《让我护佑你的心》,令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孙澄深有感触,他说:“医者的伟大不仅在于精湛的技艺,更在于那颗永远向着光明的心。”
一手抓弘扬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精神,一手抓提升巡演的观赏性、感染力,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多样化艺术作品的需求,导演组综合运用戏曲、音乐、舞蹈、情景剧、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努力打造丰富的节目样态。演出队伍中,既有专业演员,也有红色故事宣讲大赛金牌讲解员、基层群文工作者、大学生文艺志愿者等。
“哥哥,我会把你们的精神,永远地传播下去!”情景诗画《坚守》是巡演中最催泪的节目之一。新四军“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立誓守护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一辈子。舞台上,兄妹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人至深。
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淮海剧团徐平在《坚守》中饰演李爱云,每当说到“每埋一名烈士遗体就在小碗里放一颗玉米粒,一共82颗”时,她都会热泪盈眶。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徐平不仅研读大量资料,还特地拜访了李爱云本人。“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这件事?最终,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坚守的力量。”徐平感慨地说。
地域文化符号的植入让故事更具亲和力。在苏州,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传统艺术、国家级非遗“同里宣卷”,讲述“中国好人”杨立新与病魔斗争、甘守三尺讲台的感人故事;清曲说唱《土地情深》,赞颂了以赵亚夫、糜林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白天蝶飞燕舞,夜晚虫鸣蛙鼓”的唱词让本地观众倍感亲切。
“只有扎根地域文化的艺术创作,才能让道德的力量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巡演执行团队负责人、江苏广电城市频道副总监周晓萌说,观众感动的泪水、自发的掌声,就是最真实的回应。
三年来,巡演以“轻骑兵”的形式,已走进江苏全省33个文明实践阵地、21所大中小学、16家行业基层单位及企业,开展演出70场,线下触达观众超5万人,线上观看点击量超7千万人次,群众在艺术享受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在徐工集团专场,舞台置于重型机械调试场的钢铁方阵间。当情景剧《巨臂》深情讲述到徐工重型三代工匠掌家忠、张正得、付玉琴接续传承劳模精神、不懈奋斗的故事时,台下产业工人粗糙的手掌为感人至深的演出热烈鼓掌。
南京工程学院将演出作为毕业生“青春献给祖国”主题思政课,现场观演的师生表示,将以奋斗的姿态与模范同行,在道德力量的引领下实干筑梦。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孟祥坤在《点亮爱心》中饰演周维忠,他曾担心难以让年轻学子产生共鸣,现场阵阵掌声却令他惊喜。“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在成长阶段得到了滋养。”孟祥坤说。
“道德的力量”巡演活动通过一场场心与心的交融共振,既让先进典型的事迹拥有了穿越代际的审美感染力,也让道德的力量成为可感知、可共鸣、可传承的文化基因,在演出者、观看者的心底播下向善向美的种子。